愚园梦魇

顾灿

首页 >> 愚园梦魇 >> 愚园梦魇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全家流放:我搬空国库去逃荒! 截胡甘糜夫人,气哭大耳贼 亮剑:开局成为汉奸,反手端掉鬼子司令部 红楼天骄 快穿之影视世界 皇后,你也不想皇上丢了江山吧 我们还没毕业,辍学的你成战神了 谍云重重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毛熊开局拿下政变,拯救贝利亚 
愚园梦魇 顾灿 - 愚园梦魇全文阅读 - 愚园梦魇txt下载 - 愚园梦魇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5章 东山书院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二十五章 东山书院

金磊对谷宗义说:“下面看到的许多情景都与你自己有关,你的魂魄已进入时空倒流状态,也就是说,你已经回到你的童年、少年时代去了。”谷宗义高兴道:“是不是我可以返老还童了?”邢姬说:“你们地球人类所说的返老还童,也就是时空倒流。仅仅是你的魂魄进入了以往的时空而已,你的肉体仍然会新陈代谢,是不可能返老还童的。”谷宗义似懂非懂地点头赞同。仨人继续他们时空倒流的游戏。

自崇祯帝朱由检接替他的长兄天启帝朱由校继承大统以后,魏忠贤诬陷东林党人的一些冤案都得到了平反照雪,谷国栋和一些东林党的大臣也大多官复原职,诬害东林党人的什么《东林点将录》、《东林同志录》和《三朝要典》都被崇祯下令焚毁了。但是东林党的一些宿将,死的死,伤的伤,老的老,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可以在朝廷顶起半边天了。崇祯帝朱由检重用的都是他信赖的一邦廷臣,他们身居要职,逐渐替代了原来的老臣。

崇祯帝朱由检登基后没二年,谷国栋上朝回家总是不大开心,沉默不语,心烦意乱。李秀英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前一阵,后金皇帝皇太极率领八旗兵,陷遵化,下蓟州,又西进京郊顺义,警报似雪片般飞来,京城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崇祯帝吓得没了主意。幸亏东林党人举荐孙承宗为兵部尚书,督师通州,又召督师袁崇焕、大同总兵满桂等边将入京勤王。正在焦急万分时,忽报后金皇太极的八旗兵星夜退去了,给辽东宁远送巨型大炮的谷宪政安然无恙,从驻扎城郊的袁崇焕部突然回到家中。一家人喜出望外,围坐灯下高兴地聊天,但是谷国栋仍然郁郁寡欢,沉默不语,李秀英忍不住问谷国栋:“老爷,自从崇祯朱由检继位后,看起来,你在户部当差并不开心,有什么心烦的事情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谷国栋叹气道:“户部这差使是越来越没法干了。崇祯帝为应付巨额的军费支出,加派‘辽饷’、‘剿饷’和‘练饰’。早在万历四十六年,朝迁就以辽东战事紧急,加派‘辽饷’,每亩加征饷银三厘五。三年后,竟加至每亩九厘,每年征收饷银高达五百二十万两。天启帝朱由检继位后,每亩又加征三厘。崇祯帝朱由检继位不久,内乱迭起,各地农民纷纷起义,为了剿灭农民起义军,又增添了新花招,增征‘剿饷’,每年加增饷银三百三十余万两。现在,为了训练军队,抵御皇太极的满州叛军,再增添‘练饷’,每年征收饷银七百三十余万两。‘三饷’征银,共计每年高达二千多万两,为正常赋税的四、五倍。地方官吏纷纷向户部叫苦不迭,百姓冤声载道,我们户部廷臣经常上疏,要求减免赋税和饷银,可是几百疏章上去,都是石沉大海,内阁和皇上都不予批复。对于征收‘三饷’饷银,户部只得奉旨照办,没有办法啊。”

谷宪政说:“朱元璋规定,他的子子孙孙都吃国家俸禄。经过二百多年的生殖繁衍,朱元璋的子孙越来越多,这些皇室宗禄竟成了大明帝国国库的沉重负担。据我的朋友,御史林润生的分析,从全国各地征收到京都的米粮总计是四百万石,而供给诸王府的禄米就需八百多万石,缺口一半还多,而中央官吏的俸禄也都要从这里支出,再加上庞大的军费,真是入不敷出。地方各省也都如此,山西每年征收米粮一百五十多万石,朱皇帝的后代,宗室禄米就高达三百多万石。大明帝国已经养不起朱元璋留下的宗室子孙了。正常赋税不够怎么办?从万历帝开始就加派‘辽饷’,到天启、崇祯又增添了‘剿饷’、‘练饷’。这么巨额的赋税饷银,农民怎么负担得起?大明帝国这座大厦迟早会倾倒,谁也挽救不了他的灭亡。”

李秀英说:“你们说的赋税饷银之外,不要忘记,还有一项征商。从万历开始,为了满足皇帝自己的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派出大量内监到全国各地充当矿监、税监、盐监、珠监等等,搜刮来的钱财,不入国库,进了皇帝自己的金库,叫做‘内帑’,虽然万历死后有所收敛,但是内监还是肆意到地方上去收刮民财,充作‘内帑’金库,以供皇帝挥霍之用。”

谷国栋说:“现在内乱已成大明帝国最致命的威胁。你看朝政这么腐败,官吏贪污受贿,辽东战事消耗巨大军费,满清兵经常入关烧杀抢掠,加之天灾连年不断,以致饥荒遍地,饥民相食,死者载道,臭气熏天。饥民、逃兵、叛军、驿卒纷纷造反,起初只是在陕西延绥,继而进入山西、河北,现在已乱及全国,形成燎原之势了。”

谷宪政叹息道:“崇祯帝朱由检虽然不近声色,也能尽心治理朝政,但他猜疑妒忌心太重,又刚愎自用,不听廷臣谏言,用非其人,只信任宦官,又无挽救危局的治国良策,在危机四伏、内乱外患迭起时束手无策。我知道袁崇焕是一个有宏才大略的救险良将,阉党魏忠贤把他解职回乡了,崇祯帝朱由检为了抵御后金皇帝皇太极进攻锦州,保住山海关重镇,由你们东林党人举荐,督师蓟、辽。我曾劝告过崇焕老弟,崇祯帝只信任宦官,疑心太重,而那个皇太极又诡计多端,做事一定要如履薄冰,小心谨慎。他刚上任时,写信给我,要我再进口几门葡萄牙巨型大炮送去,我们研制的红衣大炮威力也很大,我给他造了几门送去。我们谷家的义勇军刚把几门大炮送到辽东锦州袁崇焕军中,就听说狡猾的后金皇帝皇太极,率领满、蒙、汉八旗兵,从沈阳出发,绕道青城,分别从遵化东北长城上的喜峰口、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侵入关内,遵化城很快陷落在皇太极手中。袁崇焕得到后金入侵关内的军情报告后,即率部救援,我们谷家义勇军也随袁崇焕部急起直追,在蓟州两军激烈交战,袁崇焕率领的明军依仗巨型大炮的威力大败皇太极的八旗兵。狡诈的皇太极率领八旗兵西进,直逼北京。袁崇焕闻警而动,两昼夜行军三百余里,飞抵北京郊外,又大败皇太极的八旗兵。”

天赐说:“爸爸,你们义勇军出发后,我又呼唤金星上的飞艇跟踪你们了。我们看到袁崇焕率领的明军真了不起!两尽夜飞驰三百多里,打败了后金皇太极的八旗兵。后来闻警又飞奔北京郊外,大败来犯的后金八旗兵,京城就此解了围。”

李秀英说:“听说后金皇帝皇太极见明军势力甚众,大兵云集,就是夺了京师也是四面受敌。于是在蓟州、顺义纵兵大肆抢掠了三四日,掳得大量金银财物,竟满载而归,回师沈阳了。

谷国栋说:“现在虽然京城的战事暂时平定了,我看朝廷内部的争斗不会平息。崇祯帝朱由检疑心太重,又信任宦官,魏忠贤的余孽还贼心不死,那些忠臣良将迟早还会惨遭陷害。我在户部再干下去也没大意思了,还是急流勇退,告老回乡,办个书院讲学,颐养天年吧。”

孙女天娇和孙子天赐听了爷爷的话后,拍手称快:“爷爷要告老回乡,那我们可以回到老家苏州愚园去了。这太好了!京城太不安宁了,总有小孩子在街坊乱叫:‘八旗兵入关了!要打进京师来了!’爷爷,我们趁早回老家吧!”

第二天谷国栋上朝回家,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袁崇焕被锦衣卫校尉逮捕入狱,候旨定罪了。谷宪政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托人四处打听袁崇焕的情况。原来袁崇焕昨天从通州驻地进城入觐崇祯帝,崇祯帝只慰勉了几句,就回到驻地了。今天袁崇焕刚要率部回辽东宁远边防,突然有内监传谕旨,召袁崇焕到谨身殿见驾。袁崇焕奉旨来到谨身殿,三呼礼毕,崇祯帝勃然大怒:“朕对你不薄,这么重用你,你为什么还要私通后金,联络后金攻打我朝!”

没等袁崇焕回答,崇祯帝将一封袁崇焕所谓通敌的密件掷下来,也不容袁崇焕辩解,就喝令锦衣卫,把袁崇焕拘捕入狱,候旨定罪。经过谷宪政从朝廷大臣大学士温体仁、侍郎成基等多方查证,才知是后金皇帝皇太极为了免被袁崇焕再次击败,使用了反间计。努尔哈赤熟读《三国演义》,他学周瑜的“蒋干盗书”这个计谋,暗中贿赂被俘的崇祯帝派到袁崇焕军中监军的宦官,捏造袁崇焕私通后金的罪证,并模仿袁崇焕的笔迹,写成密件,信中密约后金兵某日进兵。皇太极暗纵那被俘的宦官逃跑,让他将假造的密件传进宫中,猜疑心特重的崇祯帝看后,不辨真假,便把袁崇焕逮捕入狱。消息传到沈阳,皇太极喜出望外:“那个猜疑心极强的崇祯帝朱由检故然中了我的反间计。这个南蛮子袁崇焕死了才好,这样我就少了一个劲敌!”

谷国栋联合东林党的廷臣们接连上了七次疏章,为袁崇焕援救申冤,刚愎自用的崇祯帝开始有点回心转意,谁料魏忠贤阉党的余孽御史史范、佥事高捷上疏弹劾袁崇焕,诬陷他卖国求荣,欺君罔上。崇祯帝本来疑心未释,见了这种疏章,更加怒发冲冠,立即下旨,把袁崇焕凌迟处死。“凌迟处死”就是将人千刀万剐,袁崇焕凌迟处死时,说是通敌罪,许多人都到北京西市的邢场去看刽子手行刑。郐子手用一个三角架将犯人吊起来,然后从下肢开始,用刀一片一片地剐他的肉,鲜血淋漓,惨无人道。还有人买他的肉,一边吃生人肉,一边喝酒,喝一口,骂一声通敌犯。想不到一个抗后金大将袁崇焕,就给昏庸的崇祯残酷无情地凌迟处死了。努尔哈赤用了一条反间计,不费一兵一卒,不放一箭一炮,就把他的劲敌除掉了。史书说:“自袁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岂料史范、高捷等人还上疏诬陷前宰相钱锡龙,说他是袁崇焕的老师,私自袒护袁崇焕,所以袁崇焕才敢于擅杀副将都督毛文龙,还诬陷说袁崇焕私通后金也是钱锡龙的主谋。崇祯帝对史、高两人的话深信不疑,竟传旨逮捕钱锡龙进京,可怜已七十高龄的老宰相还要受牢狱之苦。谷国栋、温体仁、成基等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便联合六部九卿九十多名朝臣,接连上疏十八次,崇祯帝才把钱锡龙从牢里放出来,改为戍边定海,一场冤狱总算了结。

亲眼目睹袁崇焕和钱锡龙这场冤狱之后,谷国栋下定了辞职的决心,他对家人说:“这位崇祯帝自登基以来,每天都在焦灼烦恼之中,虽然批阅奏章往往通宵达旦,比明朝开国以来所有的皇帝都勤政劳累,但因为他胸无治国良策,又疑心太重,刚愎自用,宠信宦官,弄得天下越来越乱。我们这些忠心耿耿的朝臣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帝国濒临灭亡,一点作为都没有了。我想马上辞去户部的差使,回到家乡创办一所书院,教授学生,颐养天年算了。”

李秀英、谷宪政、小娇和天娇、天赐都非常赞成。不久,谷国栋如愿以偿,崇祯帝批准他告老还乡了。李秀英说:“京城的这座谷府是我们亲手营造的,儿子也花费了很多心血,现在已改造成既具有江南园林特色又不乏古朴典雅的一座宽敞宅院,实在舍不得卖掉。我想留给儿子、孙子,日后他们到京城办事也好有个落脚之处。”谷国栋也不想出售祖居:“我们谷家在京城还有许多生意,以后儿子要时常来到京城做买卖,这房子我看就是不能卖。而且现在内乱外患,人心惶惶,房价很低,不宜出售。”谷宪政举双手赞成:“父母亲说得对,我打算让管家谷玉留在京城看守房子,照顾这边的生意。我在江浙和京城之间做生意,来回也方便。再说时局动荡,世事难料,说不定我们还会再回到京城呢。”

谷宪政和父母亲、妻子儿女,高高兴兴地打点行装,准备回苏州愚园去。吴妈听说老爷告老回乡,与老夫人、少爷、少夫人、天娇、天赐一起回苏州愚园,喜出望外,这样愚园又要热闹起来了。他和管家、家丁天天忙忙碌碌地打扫院落,盼望他们早日到来。

谷宪政一家是乘坐京杭大运河的楼船回苏州的,昔日繁荣富庶的京杭大运河两岸的城乡,因为灾荒、内乱和外患变得非常萧条凄凉、动荡不安。他们也无心观赏两岸景色,夜泊码头时也不上岸游玩,一家人相聚船仓内谈天说地,抚琴吟诗,消磨漫漫的旅途寂寞时光。楼船到苏州枫桥后,驶入护城河,停泊在愚园后面沿河的谷家自己的水码头上。大管家、吴妈和家丁、丫头们都到码头上迎接,谷国栋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告老回乡,两手空空,除了各人的衣箱行李外,船上只有他几十年积累的几十箱书籍字画而已。

老太爷、太夫人吩咐吴妈准备一桌丰盛的酒席,为老爷告老还乡接风洗尘。很少在家宴酒席上同桌吃饭的九十多岁的老太爷、太夫人在丫头搀扶下,也同家人一起欢宴。他们劝慰儿子谷国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最适合老年人养老的地方。这次国栋告老回乡,谷家四世同堂,人丁团圆,你俩可以陪伴已过耄耋之年的二老同享天伦之乐了。”

李秀英对公公婆婆说:“国栋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早已计划好告老回乡后要在苏州郊区办一所书院,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有用之后备人才。”

老太爷、老太君高兴道:“办书院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可惜我们年事已高,要不也可以到你们的书院开讲经筵,教授学生呢。”

大管家说:“老爷、老夫人托我打听书院选址的事,已办得差不多了。在郊区东山有一处闲置的山庄别墅,正想出售,价钱也不贵。我亲自去看了,宁静清逸,景色秀丽,是办书院最理想的地方。别墅很大,只要稍加改造修缮,就可以用于书院房舍了。”

不久,一所初具规模的书院建成了,取名叫东山书院。书院座落在太湖之滨,依山傍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满山遍野的茶树、桔子树、杨梅树和枇杷树,把层层山峦装扮得格外娇美妖娆。

早春二月绿油油的茶叶毛尖舒展绽放,散发出沁人肺腑的清香。学生们清早起来锻炼身体,可以看到满山遍野的茶农们在晨曦中忙着采撷春茶。这里有许多茶园,出产着名的碧萝春茶,远销海内外。

初夏五月杨梅树上已经挂满了鲜嫩的果子,万紫千红引诱得路人馋涎欲滴。还有黄澄澄的枇杷也一簇簇地挂满树杈。宋朝诗人有一首描绘杨梅的诗: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

味方河塑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

东山杨梅甘醇味浓 、个大核小,酸甜可口,是杨梅中的佳品。由于杨梅很难保鲜储藏,只有身在杨梅林的东山书院师生们每年夏日才能大饱口福,品尝到醇美甘甜的鲜杨梅。枇杷也是江南特有的水果,圆小金黄,皮薄肉甜,胜似龙眼,鲜果也是很难保存的,只有江南黄梅季节才能尝到。

到了中秋季节满山遍野的桔子红了,就像千百万只红艳艳的小灯龙,在青翠欲滴的山野中曜曜生辉。每逢采摘大忙时节,谷国栋会带领学子们去果园帮忙,果农煮好香喷喷的农家饭菜,还有咸醇的黄酒招待他们。真是:

碧叶朱琉黄金丸,圆醇香红枝满垂。

金桔诱人透心脾,邀朋呼友忙宴炊。

最令谷国栋夫妇难忘的是书院第一期学生,罗山伯与朱英台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东山书院刚开办时,苏州、松江各县城和乡村的学子们听说曾经为天启和崇祯二朝皇帝开讲经筵的退休大学士,在东山开办书院,收授弟子,教授子集经典,都纷纷慕名而来。有两个学生引起了谷国栋和李秀英的关注,一个叫朱英台,一个叫罗山伯,他俩同住一间寝室,同窗同桌,形影不离。他俩都勤奋好学,课堂上专心听讲,经常会提出疑惑不解的问题,要老师解答。课后俩人时常结伴到老师家里请教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引起谷国栋和李秀英的特别关注和喜欢。

特别是那个罗山伯,憨厚诚挚,聪慧过人,老师讲读的子集经书,过目不忘,理解透彻,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生活上很看重伦理道德和友谊感情,既侠义忠贞,又不拘泥小节。由于家境并不富裕,靠养父母省吃俭用支付学费,生活非常节俭。因此时常会遭受一些富家子弟的奚落和欺负,但是他却毫不介意,并没有一丁点自卑心理,一如既往地自尊自爱,过着清贫的生活。由于他品学兼优,谷国栋减免了他的全部学费,还给他奖学金。

金磊说:“谷国栋父子创办了东山书院,他努力想把中国的旧式书院改造成既教授人文学科,又讲授自然学科的新型学院,可惜封建的科举制度使他们的教育改革半途而废。”邢姬说:“科举制度原本是通过考试录用官员的一种行政考试制度,后来却蜕变为阻碍教育科技发展的绊脚石,套在知识分子颈项上的精神枷锁。”谷宗义感叹道:“在中国,任何一种创新的事物都会被统治者利用,最后蜕化为统治者的工具。”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极乐后后宫 渔港春夜 明星潜规则之皇 福艳之都市后宫 御女天下 魔艳武林后宫传 后宫春春色 浪漫官途 都市花语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豪门风流秘史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偷心龙爪手 遍地尤物 独尊品香录 风流少爷 流氓大地主 山村美色 官途狂飙:从秘书到省委书记 我在亮剑卖军火,打造超级独立团 
经典收藏红楼天骄 明末逐鹿天下 猎奸者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家父万历爷 漫威之动漫抽取 大秦海归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漫威之DNF分解大师 汉末之并州豪雄 喋血盛唐 红楼大贪官 烽火十国 太子妃请自重,我是太监啊! 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 大明风采 唐图 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 大明合伙人 小市民的奋斗 
最近更新风雪持刀人 来!给各朝上科技 大唐:吾父赵王李元霸 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 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汉末乱云飞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无尽权谋 奇门故事汇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大宋风云 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 穿成纨绔皇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五老将我从现代带回三国 
愚园梦魇 顾灿 - 愚园梦魇txt下载 - 愚园梦魇最新章节 - 愚园梦魇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