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活在靖难

晚江白

首页 >> 我曾活在靖难 >> 我曾活在靖难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逆天明末三十年 永不解封的档案 民国之铁血少帅 抗战之烽火燃血 亮剑:让你偷家,你登陆东京湾? 回到明朝当王爷 军阀,签到发展,列强竟是我自己 神武太医俏女帝 大明国师 亮剑:你一个排长,全歼鬼子师团 
我曾活在靖难 晚江白 - 我曾活在靖难全文阅读 - 我曾活在靖难txt下载 - 我曾活在靖难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1章 你看我多老实一人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下文中朱棣的军队称燕军,朱允炆的军队称明军。)

在朱棣击败十二万明军,并解除遵化与永平之围后,燕军与明军都默契地保持着相对和平的局面。

朱棣以燕王的命令继续在燕控区施行摊丁入亩的政策,并推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

这些举措虽然在人口目前还较为稀少的华北平原效果一般,但好歹赢得了燕控区老百姓对于靖难的支持。

朱棣也在积极备战,手中的兵力也从三万,飙升至了七万人。

其中成分比较复杂,既有燕山三卫,也有朝廷溃兵,还有前来投奔的一些明军以及明军降军,剩下还有一些来投的老百姓。

朱棣继续推行改革,不说能跟建文朝廷打人海战,搞人民战争,至少是能把手下的这支杂牌军凝聚起来,形成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

在朱棣那边热火朝天忙着的时候,朱允炆也没闲着,大明各地的精锐边军基本上都被他抽调一空。

这次朱允炆的讨逆大军可谓是众星云集。

南京方面,他启用了郭英、俞通渊两位开国老将,这两位中,郭英是从打陈友谅前就跟随朱元璋的老将,俞通渊则是跟随徐达攻略山陕地陇赵燕地区的老将,两人都可谓是功勋卓着,都是军中大佬级别。

西北边地方面,他召回了藤聚、陈晖率领的明军精锐骑兵甘凉铁骑,同时这两位也是连年征战西北的猛人。

西面边地,他则是召回了素有威名的西川猛将瞿能父子,瞿能的父亲是开国老将之一,但他也不差,在蜀地经营多年,不仅打得西番蛮夷嗷嗷叫苦,还曾与沐英,也就是《鹿鼎记》里小郡主的天波府沐家,一同打得缅甸遣使八百向明朝称臣纳贡。

西南方面他召回了正在征战麓川的明朝开国大将何福,如果你了解历史或者玩过《欧陆风云4》,那么你就知道明朝的西南边陲有一个势力规模较大的政权,也就是麓川王朝,这个势力从元末一直反反复复活到了1604年,几乎和大明王朝同样的年纪。

正当何福打得麓川势力叫苦连天之时,朱允炆一道圣旨将其召回了南京,何福不得不暂时议和,以保大明西南边境无虞。

朱允炆仿佛是被朱棣的这次胜利给冲昏了头脑,像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一样,甚至把辽东铁骑用海运,运到了山东,以加强讨逆军的实力。

这次朱允炆整整组建了一支人数高达三十万的讨逆军,再加上民夫,他这次可以号称是五十万大军。

虽然古代一般都是虚标人数,但这次的三十万大军是实打实的。

朱棣面临的情况比真定之战更加糟糕,三十万对七万,从纸面上看,这怎么着都悬的狠。

真定城。

没错,又是之前的年老士兵和年轻士兵。

年老士兵姓吴,人称吴老头,年轻士兵姓张,人称张小子。

由于这两货当时跑得快,所以安全地逃回了真定城。

吴老头年纪大了,派他上前线去硬刚敌人,根本就不可能,张小子在逃回真定城的过程中摔伤了腿,派去前线肯定也不合适,所以这两货就被很自然地丢到了后勤部队里面。

吴老头洗着菜,说道:“我说地不错吧,那些京城老爷穿那么好看的盔甲有什么用,真跑起路来,还不如你我快些。”

张小子笑道:“行行行,您老呀说得都对,反正我这条命算是你救的,你以后就算我半个亲爹。”

吴老头脸笑成了菊花,说道:“那以后听你爹我的就准没错。”

正当两人谈话时,只见营地里又送来了几车物资。

张小子小声问道:“你说朝廷咋又送这么多东西过来。”

吴老头小声回道:“当然是皇帝老子吃了败仗,要报复回来啊。”

张小子急切地问道:“那咱们是不是又要上战场了?”

吴老头想了想,从一边找到根木棍,说道:“来,儿子,我来帮你把另一条腿打断,这样我俩就呆在真定,啥也不用怕。”

张小子赶忙拦住吴老头手持木棍的手,说道:“哎,哎,慢点动手,爹,我还是想上战场去立点军功的。”

“你不要命了!”,吴老头一把抓住张小子的衣服说到,“上次那燕军你也看到了,个个凶神恶煞。”

张小子拍了拍吴老头的手说道:“吴老爹你放心,你儿子我可机灵着呢,准没事。”

吴老头见劝不过张小子,只能叮嘱道:“人群冲你就冲,人群跑你就跑,别单个跑啊,前有敌军,后有督战队,落单了,有你好果子吃。”,说着拍了拍张小子的头。

张小子捂着脑袋说道:“知道了,知道了。”

反正打仗时跟着队伍跑就没错了,就算跑路的时候遇到督战队也不怕,说不定督战队还没你们这群逃兵人多。

如果战事顺利,跟着大部队跑,既可以避免危险,说不定还能捡个漏,捞个人头。

短短数月,大明各地精锐全部聚集于真定,朱允炆甚至把自己御前的西番铁骑,御前豹韬卫精骑给送到了真定供讨逆军指挥,由猛将俞通渊率领。

别以为靖难就是汉人打汉人,事实上燕军与明军当中还有不少少数民族部队。

例如辽东铁骑里就有不少朝鲜人和女真人还有蒙古人,更别提朱允炆的西番铁骑了,都说了叫西番铁骑,你认为它是由什么组成的?这得问问瞿能之前是干什么的了。

北平,燕王府。

朱棣显然也是收到了朝廷重兵集结的消息,自己手上的七万多人面对朝廷三十万大军说什么也是优势在朱允炆手里。

朱棣在书房急的焦头烂额,虽然这些天有积极谋划,但与朝廷的实力相比,可以说自己的兵力还是蚍蜉撼树级别的难度。

姚广孝对此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专职于后勤,面对这种逆天的兵力差距还是显得无能为力。

徐平安也没有什么办法,还是那句话,我虽然知道朱棣最后是成功了,但具体是怎么成功的,作为正常大学生你会记那么多吗。

就在朱棣愁容满面之时,他突然注意到墙上挂着的宝剑,上面刻着“弟权赠”。

宁王?朱权?

朱棣看着走到地图面前仔细端详了一番,叫来马和,问道:“陈亨和房宽二人,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马和看了眼书房里的其他人,开口说道:“回禀殿下,陈亨房宽二人还是不愿归顺殿下,但他们也透露不愿与殿下为敌的意思。”

朱棣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挥退马和,自言自语地说道:“陈亨.......房宽......宁王......。”

突然他一拍桌子,说道:“好,好。”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朱棣将守城任务交给了朱高炽和新投诚过来的顾成两人,自己则带领朱能、徐平等将领两万精骑出了北平。

城门处。

朱棣拍着朱高炽的肩膀说道:“你与顾将军好好守卫北平,等我一个月,我必回来救援。”

朱高炽拱手点点头说道:“是,父王。”

朱棣而后又对顾成说道:“北平都交予顾将军了。”

顾成没想到自己一个投降过来的降将竟然能被委以守卫北平的重任,不禁感激涕零说道:“定不辱命。”

朱棣带着手下两万精骑星夜赶赴永平,此时吴高又在围攻永平,见朱棣到来,急忙又再次撤回山海关,真是块狗皮膏药。

接着朱棣看似要北上遵化,实际则是往东北方去了,到了一个叫作刘家口的小关隘。

朱棣先是命朱能等人率百余精兵绕到刘家口后,随即就命人猛攻刘家口,刘家口明军无一逃脱,也自然没有人去通知更北面的松亭关的刘真,刘家口已经失守。

朱棣就这样率着两万精骑从刘家口突破到辽东,直扑大宁都司。

大宁城。

“听说北平那边打得热火朝天?”,一名守城士兵说到。

“可不是嘛,听说燕王殿下都杀了朝廷好几万人了。”,另一名士兵回到。

第一名说话的士兵感慨到:“哎呦呦,那不得了,若是燕王殿下打过来咋办?”

之前回话的士兵说道:“你怕个嘛,我们以前都跟过燕王殿下,就连咱们老大陈、房两位将军都是燕王殿下的老相识,怕个鸡毛,殿下打过来,我们直接投了便是。”

旁边另一士兵笑道:“是极,是极,但也不用过于担心,有刘真将军在松亭关守着,燕军过不来。”

就在这时天边出现一道道黑影。

正在说话的几名士兵定睛一看,只见黑影之中,高高地竖着一个“燕”字旗。

等大宁明军众人反应过来时,燕军已经兵临城下。

城头上的士兵们对视一眼,皆有些不知所措。

他们连城门都还没来得及关,燕军铁骑就冲进了城内,将城门上甚至都没有反抗的明军士兵给控制住了。

陈亨、房宽二人收到消息,急忙带着人赶到西门。

燕王朱棣坐在高头大马上,身后是密密麻麻的燕军铁骑,他没有擅自杀害大宁官兵,而是堵在陈亨、房宽二人的必经之路上。

朱棣金甲凛凛,手持长剑问道:“陈亨、房宽,莫非你二人真要与本王为敌否?”

陈亨、房宽二人面面相觑,他们现在的心理估计是像《辛亥革命》电影里的黎元洪一样:老子既不想当清朝的官,也不想当你们革命党人的官。

但眼下,如果二人硬要与朱棣开干,他俩估计自己是没那实力的,毕竟朱棣三万人就打得朝廷十二万大军节节败退,自己加上宁王的一万多人,怎么可能打得过。

朱棣现在可谓是威名赫赫。

陈亨、房宽二人本就曾属于过燕军序列,现在面对燕军的压力,也不得不低头。

二人齐声说道:“末将愿意归顺燕王殿下!”

朱棣下马走到二人面前,扶起单膝跪下的二人说道:“欢迎回到燕军,兄弟们都很想念你们。”

陈亨、房宽二人投降,大宁的明军也不用与燕军拼命,一时间整个城池爆发出高呼:“燕王万岁!”

“燕王万岁!”

“燕王万岁!”

宁王府。

朱权本在看书打发着自己无聊的生活。

如今自己被朱允炆派人给盯着,虽然手上还有兵,但自己也不敢轻举妄动。

就在这时朱权听到城中有人高喊“燕王万岁”。

此时宁王的家眷听到声音都来到了朱权的院子里,看着这个当家的男人。

朱权急忙叫来内侍,让人打探发生了什么事。

过了没一会,内侍慌慌张张地跑回来说道:“殿下,殿下,大事不好了,燕军打进城了。”

“什么!”,朱权大惊失色,不可置信地说道:“燕军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打进城了,莫非,莫非是陈亨、房宽二人叛变?”

朱权急忙叫来贴身侍卫,让其拿上兵符去自己的校场调兵。

他也是不想当你清朝的官,也不想当你革命党的官的心理。

就目前他得到的消息来说,朝廷已经集结了五十万大军来评判,自己现在跟了朱棣,不相当于49年投了国军?

但朱权的侍卫还没有走出府,就被赶来的燕军士兵给控制住了。

朱权一家被全部赶到院子里集中起来。

朱棣大步走进宁王府,走到朱权面前握住朱权的手说道:“十七弟,如今国无正臣,内有奸佞,四哥我啊,正是需要十七弟你帮助的时候。”

宁王朱权吓得腿软,现在跟你干,我还要命不要,于是瑟瑟发抖地赶忙说道:“四哥,你燕军兵多将广,朝廷有你在,实属大幸,十七弟我兵微将寡,就不参与了。”

朱棣哈哈大笑,说道:“那没问题,只是我与王妃想念十七弟一家许久,咱们多年未见,我正想请十七弟与弟妹一家人去北平做做客呢。”

朱权尴尬地笑道:“这不必了吧。”

朱棣一脸真诚地说道:“诶,你我兄弟之间客气什么。”

说着朱棣大手一挥,接着道:“来人啊,咱们替宁王殿下搬家。”,而后一群士兵便开始为朱权一家打包东西。

朱棣扶着腿软的朱权说道:“十七弟是身体有些不适?来来来,我以为十七弟阖府准备好了马车,你跟弟妹先上车,剩余的东西,让这些士兵们替你打包,你们先走,免得这群粗人冲撞弟妹和侄儿侄女他们。”

朱权颤颤悠悠地被朱棣扶上车,在跨上马车时,朱权召来自己那名贴身侍卫,从其手里接过兵符,递到朱棣手里,郑重地说道:“四哥,这是我护卫军的兵符,我手下那些士兵的家眷也都在城内,您自个看着办吧。”,说完便和宁王妃坐上了马车。

朱权最后心事重重地说道:“四哥,我全家的命就交到你手上啦。”

朱棣露出一个你放心的温和笑容说道:“十七弟放心,等打到南京,这天下你我兄弟二人共享。”

朱权:我信你个鬼。

但眼下自己全家都在朱棣手上,还能有什么办法。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极乐后后宫 御女天下 浪漫官途 都市偷心龙爪手 我的诡异人生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穿越家丁之百香国 天龙风流之替身段誉 好色小姨 动漫之后宫之旅 少龙风流 曼陀罗妖精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田野花香 重生2000:从追求青涩校花同桌开始 反派,开局给主角母亲按摩 四合院:开局娶十三姨秦淮茹 四合院:穿越蔡全无,冒充傻柱叔 天赋是长生,我能交易寿命买神职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经典收藏红楼天骄 家父万历爷 漫威之DNF分解大师 烽火十国 唐人的餐桌 亮剑:老子是丁伟 大明国士 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 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 皇后,你也不想皇上丢了江山吧 亮剑:你一个排长,全歼鬼子师团 始皇帝 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 抗战之我的长征 重生之老子是董卓 全洪荒都知道魔祖在闹离婚 大隋第三世 小市民的奋斗 水浒之诸天万界渔网 三国之黄巾打工人 
最近更新汉末乱云飞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无尽权谋 奇门故事汇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 汉末浮沉书 穿越原异界寻仙 穿越李自成,亲手终结大明和大清 重铸汉骨 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 重生农家致富科举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 大乾:帝国独裁者 三国之纨绔霸天下 大宋天朝之裂变 
我曾活在靖难 晚江白 - 我曾活在靖难txt下载 - 我曾活在靖难最新章节 - 我曾活在靖难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